1958年,甘肃临夏,马步芳出生地简直热闹得像过年,大伙儿齐了起来闹了一场大事情!
这事儿听着就挺吓人,解放军一个团被几万叛匪围住,差点没顶住
那时候的西北啊,刚解放没多久,表面上看着挺平静,其实背后可热闹得很!
马步芳这家伙虽然早就溜了,但他留下的影响力还挺响,老部下加上一些地方的小势力,一看机会就想搞点小动作。
西北这一块,自打民国那会儿就忙着大爷小爷们打架,成了战场的重灾区!
马步芳是“西北三马”里的一位大佬,手下有支马家军,在青海甘肃这片地方叱诧风云多年。
他老爹马麒可了不得,早年在清朝当军官,后来跟着袁世凯走上了造反的路,打打杀杀、交朋友,最后在青海稳稳当当地扎根了。
马步芳上任后,把家里的权力游戏玩得更溜,到了1937年Officially当了青海省的老大,军队和政权都牢牢握在他手里。
他当了老板,青海的生意倒是热闹起来了,建了学校、医院,还搞点儿工厂,但这家伙真狠,收税收得大家都快要窒息,对藏族和蒙古族这些小伙伴更是压得喘气来,硬是推汉化,搞得民族矛盾深得能甩出老远!
1949年,兰州那场战役把马家军的主力彻底打趴了,马步芳一瞅这情况不妙,就急忙带着家人和残余部队溜达去香港,后来又跑去了沙特!
他溜了,结果他那帮老兄弟还在忙活呢!
西北那块地大人少,解放军人手不够,打劫匪这一摊子活儿搞了好几年还是没收拾利索。
马步芳在国外也没消停,拿着蒋介石给的钞票,经常煽动他的旧部下鼓捣事情。
1958年那场闹事,简直就是他在后面操控的杰作之一!
这场骚乱是怎么搞起来的呢?
1958年那时候,整个国家的情况还算安稳,可西北那边就不是那么回事了。
这儿的人种多得像调色盘,宗教错综复杂,临夏可是回族的家园,马步芳在这里扎了根,让人服气!
那年炎热的夏天,国民党的小特务和马家军的退役兵看准时机,开始忙活起来了。
他们瞎扯淡,嚷嚷着政府要搞宗教禁令,还说要抢咱的地,真是添乱搅和民族关系!
临夏这地方本来就穷得叮当响,日子过得像吃稀饭一样没劲,有些老百姓一听这些话就信了,结果被人给捅起来了。
东乡县有个叫汪家集的地方,成了暴动的中心,半个月内就聚了六千多人,附近96个乡加起来,叛匪总数得有好几万
这群叛徒里面,除了那些被忽悠的老百姓,还有一堆马家军的关键人物呢!
这帮人打仗挺有一套,武器也杠杠的,里面还有美国货呢,那都是当年国民党遗留下的呀!
一旦闹腾起来,他们像离弦的箭一样,瞬间冲向了大伙儿的营地!
那会儿,第十一师的主力大兵全跑去甘南捣乱了,临夏这儿就剩下一个炮兵团——第305团,外加几个杂牌部队,凑起来也就千把号人。
叛徒们一瞧这好机会,马上扑了过来,想把这一队伍一口气给啃掉。
第305团的日子真是苦得像吃了榴莲又配上酱油!
炮兵团嘛,原本是专门搞大炮的,负责远程支援,可这回竟然被好几万个人给围住了,再厉害的炮弹也顶不住人潮啊!
那帮叛徒仗着人多势众,硬是往前冲,结果305团只得抓起步枪当兵用!
打了一阵仗,团里损失惨重,连信号都没了,只能派通讯员跑出去找救兵。
这仗打得真是跌宕起伏,叛军里有马家军的老兵,蛮厉害的,差点把305团压成饼了!
关键时刻,第134师的一支部队刚好路过。
这支军队刚从甘南把事情搞定,听说临夏出乱子,立马转身去帮忙!
他们赶来的时候,那群叛徒正准备来个大决战呢!
一百三十四师来了,立马把局势给整翻了过来,两个团合伙儿虽然人不多,但底气可壮了!
他们可没等着挨揍,直接挥舞起手来,先把华林沟的三千个叛徒给撂倒了,还顺带抓住了老大牟德福!
然后又冲到汪家村,把那帮叛徒搞得四处乱跑。
8月26日的半夜,134师来了一招偷袭,从背后给敌人来了个措手不及,直接把他们吓得没影了!
这场战斗一结束,临夏的闹事就给压下来了。
这事还没到头呢!解放军又搞了个平叛指挥部,开始撸串残留的那些不安分的家伙们!
从朝鲜战场回来的第61、62两支部队也赶上来了,真是热闹!
他们瞅着西北那块地方的地儿,搞了个骑士团,跟着四处乱跑的小兵小将追得满山飞。
两个半月以后,叛徒被收拾得差不多了,临夏终于安静下来了。
村里的人都明白了,那些叛匪真是个糟糕的货色,好多人主动给军队指路,帮忙抓那些躲着的家伙。
马步芳那家伙在沙特,听说暴动泡汤了,气得像个火焰山,但也没办法呀!
他早年抢的钱帮他在那儿混了,把日子过得跟个闲人一样,结果1975年一病嗝屁了,享年72岁。
临走的那一刻,没能弄出啥动静,他的老伙计要么挂了,要么各奔东西,马家军这名字算是彻底被历史抹掉了。
叛徒老大牟德福被抓了,后头咋处理的没啥明说的,但总之是个惨兮兮的结局。
其他的小头目要么被揍得连妈都不认得,要么在大牢里唱《我在监狱的日子》,能溜走的也寥寥无几!
解放军的指挥官们,譬如305团的领头羊和副师长王根发,刚打完仗就跟没事儿人似的,又开始忙活了!
王根发后来到新疆,搞起了边防事业,带着战士们在荒凉的戈壁上修哨子,风刮日晒的,他倒从没叫过一声苦。
他们的辛苦没白忙,西北那地方后来安稳得多啦!
这场闹腾,表面上是马步芳那帮老兵在捣乱,实际上却揭示了西北那时候乱七八糟的局势。
才刚解放没多久,老一套的家伙们还真不愿意歇着,民族矛盾搞得乱糟糟的,经济还拖后腿,一碰到事情就像点燃了火药桶一样,噼里啪啦乱成一团!
解放军就是那种硬邦邦的家伙,死撑着把这场火灭得一干二净!
政府一来干预,临夏才算是安宁咯!
刚把那个叛乱给平了,政府对西北的态度顿时像换了个新马甲。
光憋着打可不顶用,得整治、修条路、办个学校、搞点生产,这些事儿得一个个来。
临夏这地方,虽然兜里不富裕,但人心正,不想为了别人的事情跟着反贼走。
1959年的文化展,可热闹了,很多人都去凑热闹,展出的全是咱地方的手艺,大家看了笑呵呵的,心里觉得日子有盼头了!
这场骚动一结束,临夏就像换了个模样,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呀!
六十年代,那会儿钱没啥,生活却也安宁得很,倒是没见什么大风浪。
政府继续忙活,挖土建沟、架电线,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,看着心里乐滋滋的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