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2比赛中,浙江广厦的球迷高喊波兰周这一瞬间,仿佛一记重锤,直击北京队的核心周琦。
这句源自于他在2019年男篮世界杯对波兰的失误的嘲讽,成了广厦球迷拿来攻击他的黑称。
广播里传来嘈杂的声音,那一刻,整个赛场似乎都为之一振。
这种言论,虽然在赛场上见怪不怪,却在篮坛激起了更大的涟漪。
中国篮协早在2023年就明确要求赛场上必须杜绝地域歧视和人身攻击。
再想想新疆队和辽宁队的处罚,简直就是前车之鉴。
新疆队曾因球迷辱骂裁判被罚10万元,辽宁队因投掷杂物也遭警告。
若广厦队被查实纵容这种行为,这恐怕将成为CBA史上首个因球迷言论受到重罚的案例。
周琦对此没有作出回应,但来自北京队的内部消息却表明,球员们的心理状态显然受到了影响。
大家都在期待联赛的严肃处理。
京媒记者刘茹在赛后发布会上犀利发问:为什么禁止记者近距离拍摄裁判?
穿高跟鞋为何被拦?
这一连串提问让在场的媒体和工作人员都有些惊愕。
刘茹借社交媒体进一步发难,甚至提到NBA的自由拍摄政策,用来质疑CBA的封闭性。
难道CBA也要像披着高跟鞋之行为的限制在意乎照相机的高度?
实际上,CBA的媒体服务工作规范并没有对着装做出具体要求。
有人透露,刘茹当天穿着8cm的细高跟鞋,确实有踩踏转播线路的风险。
但这个理由恐怕连她自己都无法说服。
资深体育记者杨毅则指出,规则固然重要,但CBA也应该向NBA学习,提升对媒体的开放度。
用怼脸自拍为话题制造冲突,最终结果是为了监督还是博人眼球,值得深思。
想想刘茹曾因在2012年青岛赛后追骂裁判被禁赛3个月,这次的争议只让人感叹媒体与赛场的边界似乎越发模糊。
返回到赛场,北京队后卫陈盈俊的处境更是微妙。
他已经累计两次违体犯规,距离禁赛只差一步。
这样的状态显然令人不安,尤其是考虑到他的季后赛表现,场均21.3分和5.7助攻,关键时刻得分比例竟然达到了38%。
在第4战最后两分钟,他因抱怨判罚又吃到了第二次违体,直接导致北京队不得不换上替补控卫李佳恒。
而他场均得分只有4.1分。
这种局面,怎么能让人不担心?
CBA规则明确,季后赛的违体次数不带入总决赛,可若在半决赛累计三次,结果就是禁赛。
广厦队主帅王博的战术安排直接锁定了这一点:只要陈盈俊上场,就让布朗强突,寻求制造身体接触。
球迷们也在心中默默担忧,如果这位关键先生因为禁赛缺阵,系列赛的悬念将荡然无存。
而这一点正是北京队在面对广厦时的一大隐患。
CBA有着一整本200页的规则手册,但竟然管不好一双高跟鞋。
这一切,似乎在暗示着某种公关危机。
与其漫无目的地进行灭火式的回应,不如建立起更加透明和公正的制度。
广厦的冲突,不当是眼前争议的高潮,或许在未来会引发更大的风暴。
这场比赛中,众多话题交织在一起,像一团糟。
球迷的嘲讽、媒体的质疑、裁判的争议、球员的表现,构成了CBA赛场上的复杂局面。
希望尽早看到改进,而不是让冲突继续发酵。
